截拳道特质训练之“感觉培养”

  在搏斗中感觉的敏锐是反应快的首要因素。而感觉到的信息,应迅速地传递给大脑,并经大脑的加工处理后,再做出准确的判断,然后指挥肢体做出相应的反应动作。在实战中,技击动作复杂多变,那么对信息的感觉是怎样获得的呢?

  1、当对抗的双方尚未接触到身体时,主要是通过视觉和听觉去感觉并捕捉信息,其中视觉最为重要。例如,对对手的动作的快慢、攻击的方位和移动的距离,及招术的变化等都要通过视觉。李小龙要求运用视觉时要针对对手的最重要的环节。比如说,对抗中整体的移动,要看重心的变化。另外,肢体的移动则要看根部,如出拳前要看肩,踢腿时要看髋和腰。因为末梢环节的运动,是由根节带动的。不过,初学者却往往运用视觉去看末梢环节,或者是整体的移动,因为这些环节的运动变化最显著。至于听觉的作用,如运用得好,也可以弥补视觉上的不足,例如,听对方呼吸上的变化,可判断出对方的体力和发力时机;听对手动作中所发生的响声,可判断出对方速度和力量的大小等。另外,拳手还要通过传入神经到大脑中区分出对方进攻的动作是手还是脚等。如果是腿进攻,你可再进一步去区别对方攻击腿的幅度、方向、攻击力点,以及躯干是否后倾、支撑腿是否弯曲、脚尖朝什么方向...将这些情况联系起来就可以确认是什么腿法,然后做出有效的应答动作。

  2、在搏斗中,对抗双方身体相互接触时,拳手主要是感觉力的各种变化,而且它是通过本体感觉来实现的。据李小龙自己讲,也就是肌肉或神经的感觉。过去我们常常听到人们说是皮肤的作用,这是一种误解。那么什么叫本体感觉呢?李小龙的回答是,位于肌肉、肌腱和关节内的感受器,它们分别感觉到肌肉被牵拉的程度、肌肉的张力变化,以及关节的角度变化等,综合起来,它们能为机体在空间的位置姿势以及身体各部位肌肉的长度、速度和力量即运动状态提供信息,为大脑提供精确调节肌肉活动的重要依据。并通过神经元的活动,加强该肌肉的收缩力量;另一方面还要将此冲动上传至大脑皮层的运动感觉区,来产生感觉,然后再通过大脑皮层的活动,调节骨骼、肌肉随意做收缩运动。

  以上就是本体感受器所感受的信息的过程,而且这些信息最终都要通过大脑皮层的高度分析、判断与综合,最后再下传给骨骼肌,并做出相应的运动行为。截拳道的技击生理学告诉我们,如果没有本体感觉信息的反馈作用,任何复杂动作都无法掌握。而且要想了解一个力则必须与此力接触,方能感知它,至少李小龙是这么想的。据李小龙说,感知受力情况在原则上有两点:首先是尽量延长受力的作用过程,以增加大脑分析判断的时间;二是拳手需尽量增强自身对受力的敏感性,也就是提高自身的本体感觉能力。对这些变化信息的感受,都是拳手通过本体感觉实现的。因此,提高肌肉的本体感觉能力是十分重要的。而且,在最初的训练中,本体感觉往往是不明确的,而常常被视觉、听觉以及其它一些感觉所遮蔽。因此,练习中要有意识地训练肌肉的本体感觉。因为只有勤学苦练,反复练习动作技能,才能使本体感受器有所提高,并加速运动技能的形式。

在截拳道中,有关感觉训练的方法有:

1、预备期

  这是拳手的心理具有很强的张力,并在高度警惕对方的行动,并随时准备作出快速反应动作。在此时期,由于拳行的个性、训练、比赛经验的差异,有的在反应预备期,将感知和注意力指向于对手,这时他的视觉中枢强烈兴奋,运动中枢处于相对抑制状态,那么,这时的拳手将被称为反应的感觉型。这种类型的拳手一旦接受信号,还须解除运动中枢的抑制状态,才可转入兴奋状态,作出反应。但这要消耗多余的能量、时间,故其反应和感觉潜伏期最长。

2、潜伏期

  据李小龙所说,这一时期是拳手的感受器到效应器这一反射弧的神经过程。而且其中主要从视觉感中去感受到对方的行动,然后选择一个最有利的反应动作,并通过传出神经,将所欲采用的动作的指令传给相应的效应器。在这里,将注意力集中在准备反应的动作上,则运动中枢强烈兴奋,视觉中枢相对抑制,这种拳手则被李小龙称为感觉的运动型。他一旦接受信号,则能很快将信号刺激传递到运动中枢,故其感觉与反应的潜伏期很短。那么,运用打击的成功率也就较高。

     

推荐给朋友】  【返回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