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泰拳腿击,天下闻名,故有“泰国脚”之称。而拳师对于腿上功夫的锻炼,要求异常严格,腿法的运用及变化极多。这也是泰拳与其他武术的显著差异。泰拳师重用腿功,原因很简单。因为腿比手长,力度雄猛,经过长久训练,即成最佳武器。所以,精于腿技的拳师,其双足不但坚强如铁,更灵活如手一般,这也是泰拳高手的先决因素。观看泰国拳斗的人,常惊异于泰拳师的腿坚硬如铁、柔软如鞭,实际上此种武功是艰苦磨练而成,并无秘密可言。昔日,在泰国常可遇见拳师在郊野或乡间,以芭蕉树为练腿功目标,围绕着树干“砰、砰”猛踢;今日泰拳师练习法已臻科学化,则双腿不离沙包,每日按着规律练踢,锲而不舍。 |
蹬腿通常是在交斗时用以“挑逗”或“试探”敌人虚实的动作。一般攻击力不大,但是如果屡中蹬腿可失耐力斗志。更有一种猛蹬法,是倾力向敌胸腹蹬去,中者不是整个人飞出就是摔倒下去. 毛腿扫踢法,泰语称“笛”,是弧形抛物式腿招,出腿角度以小为尚,基本是45度斜飞出击。实战形势多变需因时制宜,随势变化腿招角度,如横砸,甚至自高向下击,以收最佳效果。用以接触部位是自足背以至胫部一段粗骨,俗称毛胚。不要用脚尖,因足趾脆弱,在猛烈接触时容易受伤。 泰拳用腿法门重点颇多,其科学与技术是拳师在擂台上千锤百炼所得的精华。其中涉及有力学、技巧与智谋的内容。泰拳坛近代史上,以腿踢而称绝者有三:首先是50年代的“鬼虎”塞猜,以招路准确、灵活多变而驰名;其后有“火脚神仙”仓猜,以腿招雄猛制敌;60年代的“旋风腿”亚披勒,则以疾劲无匹的腿功称霸拳坛。轻型拳师中,70年代“学生偶像”匹博莲的连环腿,活如机械弹簧,左右开弓,获“黄金腿”之名。40年代的“东北浪子”素里耶,重仅110磅,但其双层踢法的神妙,堪称一绝。 泰拳腿招讲求“劲力”,拳师集全身力量于一点,挥腿踢出,加上拉弧圈增速所产生的动力,砸向目标,放出一股“爆发”力量就是腿招威力所在。泰腿每招均有力学根据,而且在各类环境下,变化踢法,其中式样繁多,难以文字尽释。日本武术界曾以科学方法测量泰式腿踢威力,证实横扫腿产生的打击力,较诸一般拳招最大之力强劲五倍。泰式横扫腿,若与日本空手道的侧踢比较,单式而论,侧踢力度较强,但作整体比较,即综合出击时间、频率、整体破坏力计算,则泰腿较日式踢法强三六倍。足以证明此种腿法是长时间实战最有效、最具威力的腿招。泰腿厉害之处,是其连续的攻击性。在未能顺利一招踢倒敌人时,亦可不断削弱其力量,对方身体及四肢在猛烈攻踢之下,肌肉即呈现肿痛,渐而体力不支,丧失战斗力。 在泰国擂台上,常可见拳师战败,浑身红肿如遭火灼,甚至重伤呻吟,这就是腿踢的威力。泰人常以“火”比喻腿的毒辣,很有道理。近代的泰国拳王亚披勒,曾在练习时一连发出八十腿,将皮沙包踢破。在擂台上,更是武勇非凡,曾以威猛绝伦的左腿,踢至名拳师颂蓬左臂折断。 基本上,腿招要有威力,必须有稳固基础及准确的时间,踢出时要全力集中于踢出之腿,作全力、不挽留式踢法,腿方有劲。同时注意形势、位置、角度。最重要一点,发腿时勿忘防卫,倘若大意则易为敌拳所算。泰拳腿踢的训练,主要通过四种方法达成:(一)空腿;(二)沙包;(三)活靶;(四)对招。 踢空腿,是练腿的必修课程,可培养灵活性及平衡,有助高腿的收放,宜经常练习。空腿的意义深重,且是活劲的锻炼,练时假想敌人在自己面前纵跳伺机攻击,而本身则还以各种腿法。由于无实物卸力,所以必须在练习中捉摸焦点力,在踢出腿时猝然收放劲力的秘诀,迅速调节重心平衡,以达收发自如的境地。所谓收发自如,包含连续踢的技巧,就是一腿踢出,尚未收回之时,在空中遽然改变方向,继续攻击敌人,在实战中此种巧妙腿法,神出鬼没,令人难以揣测。 踢沙包,是最重要的一项练习,藉以伸展腿踢抵抗反撞力的能耐,可加强腿踢威力、速度及腿胚硬度。 活靶,是近代的先进练习法,裨益至大,拳师经此项训练,习惯追击活动目标,不但招式组织配合周全,特别是腿踢的连贯性和准确性因而提高。 对招可培养拳师的技巧,用招法度、智能,也是极重要一项。 此外,拳师又经常进行跑步及跳绳运动,增强腿部弹力,助长腿招功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