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真功凭苦练,奥妙赖深思。自古以来,武术界老前辈既提倡“苦修”,又强调“灵悟”,认为这两者缺一不可。有志于大成的习武者,更是如此。 就武术技法而言,有多种分类标准,我们不妨突出一下手法、眼法、步法与心法几大类。这其中的“心法”,就是武术界视为无上珍宝的修炼秘诀。所谓“宁给一寸金,不给一句话”,又所谓“假传万卷书,真传一句话”等等,都是指心法而言的。 “初学三年走遍天下”,原因是不知天高地厚;“再学三年寸步难行”,原因是明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更领悟到内功“心法”远比普通的“身法”来得关键而且上乘。过去,许多心法往往是老师父一生心血的结晶,因此不可能轻而易举地公开示人或公开传人。这倒不一定出于保守的动机,主要是怕后学“得之于易而失之于易”。另外,担心“教会徒弟打师父”也是实情。这种心法的传承,往往是在老师傅临终之前,才痛痛快快地告知自己最得意的高徒,也还得“法不传三人,诀不语六耳”。 由于以上这些原因,直到今天,许多武术心法依然给人以玄妙之感。这有人为的原因,也有心法本身的特殊之处。但是,社会在进步,人类素质在提高,过去的人认为“只可意会,难以言传”的东西,在今人眼里就完全有可能既可“意会”,又可“言传”!道理很简单:当今社会,人们获得的信息极其丰富,这是古人无法比拟的;连小孩子也一个个聪明之至,这更证明人类素质的普遍提高。
那么,到底有哪些武术心法呢?这些武术心法有什么特点?下面,我们就着重探讨一下这个问题。武术心法极多,各门各派在理解与表达上又多有不同,在这里选择一部分略加剖析,供朋友们参考。 |
武术心法之一 某一太极高手传授心法给弟子:“在闭气状态下运化太极。”闭气的学问很深。事实上,许多人正是靠着闭气这种功法,逐步达到硬功抗打、疗疾延寿、益智开慧、胎息人定的境界。 闭气功夫深厚者,可在闭气状态下攻防自如:攻则无坚不摧,守则万无一失。关键在于:闭气之后,人体成为一个整体,对于搏击十分有利。需要提醒大家的是:闭气功夫并非人人皆宜,年老、体弱、病重之人决不能尝试,即使是健壮者也应在明师指导下进行,否则易出偏差;此外,闭气功夫讲究长时间锻炼获得的功底,短期内想达到上乘,是不现实、不理智的,应循序渐进,逐级登攀。 武术心法之二 某一太极高手公开其心法为:“将自己观想为重型坦克,将对手观想为一根羽毛,对手一接触我,即远跌三丈之外。”这个心法十分深刻。既然自己变成“坦克”,对手变成“羽毛”,那当然轻轻一拨,就能将对手推出、跌倒了。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真正具备这种心态的人,是十分自信的,潜能(或者说功力)就能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这也符合军事作战的原理。“狭路相逢勇者胜。”试想,如果把对手看成“坦克”,把自己看成“羽毛”,那岂不会“鸡蛋碰石头”,不堪一击了吗?可见,一念之差,胜负立分。 武术心法之三 某一太极高手的心法秘诀是:“观想自己全身是手、遍体是眼。”这个心法层次较高,是将千手千眼修炼法移植到武术中的范例之一。观想“全身是手”,就通达到“挨着何处何处击”的境界,这对太极拳习练者来说,是久熟能详的,只是多半不知此是“心法”而已;观想“遍体是眼”,就能时时、处处观察敌情,以达到先发制人与后发制人各自的效果,古人所谓“人不知我,我独知人”“英雄所向无敌”,盖皆由此也! 武术心法之四 硬功抗打有速成、缓成之分。速成法之一:“观想全身已具备‘金钟罩’‘铁布衫’,罡气十足,毫发无损”。功态修炼不同于功法修炼,它更强调瞬间的感觉。老朋友相见,互相开玩笑,往身上打一拳,多半无事,因为有心理准备。小孩子考试失利,挨打时往往不算太痛,也是因为有意念支持。经常观想自己已具备“金钟罩”“铁布衫”,可训练自己万物莫摧、一往无前的勇气与胆魄。 武术心法之五 硬功表演有真假之分,真功表演也有高低、快慢之分。如让从未练过硬功的人表演真实的拳砸核桃,就需要了解心法,否则,难以速成。一位硬气功师公开其心法:“观想拳或掌成为铁球或铁板,观想核桃为豆腐,快速地用力下砸,便能击碎核桃。”该法经试验,屡试不爽,连老人、小孩也不例外。 只是要求是:意念必须到位,否则,效果就难尽如人意。这个心法提示了一个深奥而简明的原理:效果与力量有关,与速度有关,也与意念有关。静止的石头对人没有威胁,,一旦运动起来就不同了。而意念又能加强或减弱效果。硬功表演是这样,搏击之道也是同理。 武术心法之六 意拳心法极多,典型的有这么一种:“观想自己与一群虎狼龙蛇做生死搏斗,我以大无畏气魄战而胜之。”与此类似的,还有“在水中顺势行拳”、“用火球奋力击人”、“受金刀快速砍身”、“似息壤无限生长”等等。 武术心法也有层次之分。以上简介的虽然多属于各门各派的绝秘之法,但毕竟挂一漏万;而且,对于普通习武者而言,更高层次的心法,还很难真正理解与运用。比如,“无中生有”、“借假修真”、“一多大小”、“宇宙同体”等等,就不是三言两语能使人领悟的,需要朋友们在苦修之余,加深灵悟,终必有得,终必有成。 心法被老师父们视为理论的精髓与技术的精髓,我们应当努力探索,发掘并创造出更多更新更深的心法,使自己的搏击功夫更上一层楼。
本文摘自于2002年武术杂志《精武》 |
【将本页内容推荐给朋友】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