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春拳.黄淳梁.李小龙

  1996年10月,在香港回归祖国的前夕,国家体委武术运动管理中心,邀请香港咏春体育会主席、香港著名“讲手王”、李小龙的授业师兄黄淳梁先生,在北京举办了“全国咏春拳短训班”,这次短训班,对于加强大陆与香港武术文化的交流和在全国进一步推广、普及咏春拳有着深远的意义。

咏春拳

  咏春拳是清朝末年一位叫五枚的女子根据蛇鹤相斗所悟而创立的。之后经咏春“四大天王”梁相、路耀、徐尚田、黄淳梁演绎发展,逐渐形成了根据人体动态规律所建立的实战格斗的基本技术体系。即在没有规则的限制下,两人进行近体徒手格斗时,如何运动现代科学理论,如中线理论,短距理论,精简理念,力学理念等,去结束随意对抗的规律性,并反对技术上的生搬硬套,提倡活学活用。

  咏春拳近体实战的奥秘在于迫使对手近体格斗,以最短的距离,最快的出击,最简洁的动作最直接地猛攻对方,以达直线攻击的最佳目的。咏春拳近体实战的理论核心是使对手失去身体平衡。因此,以双手为主体的“多面手”作用是近战体系的主要特色。咏春拳在实战运用中讲究一个“快”字,强调以近打为主,以双手为主,以快攻为主,其要诀是“时间第一”,将节省的时间作为衡量实用价值的标准,咏春拳最讲究经济性原则,一击不中,改变方向再击,运用自如,左右逢源,四面八方,变化无穷。最突出的特点是“无招胜有招”,“一变应万变”。咏春拳的拳理是科学的,咏春拳的技理是先进的,咏春拳的技法是实用的。它强调人的双手的作用,它道出了‘无招胜有招’的辩证。它用哲学的辩证法来解释近战格斗的灵活多变,用力学理念揭示其中的力学原理。它强调的“快”字,是所拳种的一种认识,但在理论上更为科学而深刻。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咏春拳的实践家们用事实证明了咏春拳的实用价值。

黄淳梁

  黄淳梁是咏春拳在香港打开门户的功臣,他是咏春派掌门人叶问的弟子,年轻时黄淳梁在叶宗师指导下,勤学苦练,从未间断,从事咏春拳习练与研究长达40余年,他凭着一身肝胆,不畏强手,以自己矮小的身材,勇于在实战中验证自己的咏春拳艺,百余次与武林各路英雄相会,走遍世界各地,“打”遍东西南北。这位名扬天下,被誉为香港“讲手王”的咏春技击家,弟子遍及欧美,人数逾万。

  黄淳梁演习咏春拳40载,不仅身体力行,拳艺高超,而且在咏春拳理论的方面有所发展,有所升华,他认为,双方格斗时绝无时间去考虑使用什么招法,一个好的拳手从不执着于怎样攻击对手,而强调根据对手的攻击作出纯属条件反射的攻防应答。这就是他独到的“无招胜有招”“无法胜有法”理论,经过不断实验和印证,他感悟到:咏春拳不仅是一门格斗艺术,更是一门学问。他运用现代科学原理研究咏春拳的基本技术,总结出了多人进攻解围法,被逼近墙边解围法,被骑在地上解围法等格斗术,极大地丰富了咏春拳艺,并使其日益体系化。60年代,黄淳梁在香港设立了“黄淳梁咏春国术会”,1967年,经香港当局主管部门批准,“香港咏春体育会”正式成立,当时由咏春拳的宗师叶问出任该会“永远会长”,当年12月初叶问逝世,遵照先师遗嘱,顺同仁所望,黄淳梁担起了“香港咏春体育会”主席之职,在同仁的拥戴下,他一直连任四界主席,1997年逝世时,只有61岁。据香港《壹周刊》第43期〈香港十大教父〉一文记载:“黄淳梁的徒弟遍及欧美人数逾万”,当年李小龙拜投叶问门下,可能因为性情相近,是由师兄黄淳梁直接指导“。这段文字告诉我们,截拳道宗师李小龙,原本是咏春传人,李小龙的咏春拳多得自师兄黄淳梁,截拳道的创立与咏春拳有着密切的关系。

李小龙

  那是一个傍晚时分,正在代师授徒的黄淳梁见师弟张卓庆带着一个十五六岁的小伙子走进武馆,小伙子身着时髦的牛仔裤,花衬衫,头发梳得溜光,虽时已黄昏,仍戴着太阳镜,他就是在港地电影圈已颇有名声的童星李小龙。几天后,李小龙经张卓庆介绍正式拜叶问为师,并郑重的向黄淳梁行礼,认了师兄。

  从前,李小龙对黄淳梁的技艺和身经百战的业绩早有耳闻,比将黄视为“以小胜大,以弱胜强”的偶像,故对黄师兄十分尊重,李小龙原以为练上三五天,学得三招两式便可防身攻敌了,没想到开拳时,黄师兄既不解释拳法要点,也不讲实战运用,加上每天总是练慢吞吞的摊手,伏手,马步,特别是站“二字钳羊马”架式时,两腿酸酸痛得要命,难以忍受,没几天,心高气傲的李小龙便离开了他甚感无味难耐的咏春拳馆。

  大约过了一个多月后,李小龙又回到武馆,要求学习,黄淳梁感到奇怪,在黄的反复询问下,李小龙说出了真情,原来,在几天前,小龙在青年会与一个人言语冲突,打了起来,那人个头高大,且学过武术,刚一动手李小龙就挨了几下,吃了不少亏,李小龙突然想起在咏春拳馆见过的“日字冲拳”,见机行事,他就用这种拳法向对手面部密集进攻,果然反败为胜了,他觉得这种拳术很有用,才重新回馆练习的。从此,李小龙成天缠着黄淳梁,勤学苦练,功力日进,不久,黄与他对练越来越感到吃力,这时,黄除了继续指导针对李小龙做条件反射的“黏手”练习外,还针对李小龙将参加西洋拳赛的需求,让小龙用咏春拳招法,他自己用西洋拳法练习对搏。

  1958年11月,李小龙赴美读书,攻读哲学专业,随后,他在美创立咏春拳馆。主拍武打功夫片,开创截拳道,成了影坛瞩目、武坛关注的新星。从1970年11月李小龙在美国写给黄淳梁的信中足以证实,李小龙得益于咏春拳,信中写道:“我是感谢你和师父在港时多多指导我咏春门径,其实是多得于你,使我多走走现实路……”在谈到李小龙截拳道的基本构成时,黄淳梁概括说,李小龙自言截拳道是他根据个人的体会的练出来的拳技。他赖于萌生这种体会基础主要有三:一是咏春门径的拳理和拳技;二是走实践的路,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多种格斗研习者进行切磋交流,再就是他的个性和攻读哲学所得。

  1973年,年仅32岁的李小龙不幸与世长辞,比他年长5岁的授业师兄黄淳梁,便成了人们探索李小龙武术思想,了解李小龙拳道技艺的中心人物。

 

推荐给朋友】  【关闭本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