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铁人李小龙的第一步计划 |
|
尽管李小龙具有超乎常人的素质天赋,但是他仍然很崇拜具有相似超群素质的选手,他曾写道:“训练不仅能提高体能,而且还能培养精神和感情,它需要智力和天赋的高度结合才能达到完美的境界。”从生理学的角度讲,强大的力量来源于肌纤维的增粗和神经系统的高度完善。李小龙的妻子琳达说,布鲁斯生前有收集健美明星图片和资料的嗜好,其中包括拉里·斯科特、大卫·德雷珀和当时还不太为人所知的年轻小伙子——阿诺德·施瓦辛格。在收集过程中,李小龙把这些著名选手适合自己的训练内容和计划“裁剪”下来并粘贴到专门的笔记本上。伊鲁山度回忆说:“布鲁斯每次回‘中国城’的武馆时都带回一堆从外面买来的健美杂志,然后从中精选,结束以后对我说,‘丹,这三个伙计都说这是发展肌肉线条清晰度的最佳方法,真是太棒了。’然后他就会亲自去体验。” |
|
不管谁是李小龙首位健美启蒙者,所有李小龙的传记作者都一致认为李小龙在1965年以前很少进行力量练习,他当时主要还是练习咏春拳等中国传统功夫。杰西·格洛弗回忆说,布鲁斯18岁时到达西雅图,他的训练只有击打柚木制作的“模仿靶”,一些单、双杠练习,健美操和柔韧练习。但过了不久,布鲁斯就有一些力量练习,如拉负重滑轮和用短棒绳系30千克哑铃进行“卷腕”练习前臂。格洛弗还补充说,布鲁斯他特别注重关节力量训练,因为认为要发力首先要使关节强壮,并传递击打时所迸发的强大力量。 转折点 这些看似简单然而有效的力量练习,结合武术功夫的训练,使得李小龙在60年代初就已小有名气。但是一直到了1964年,他才得以对力量和其他素质的理解更加深入,因为,他一直在旧金山他的“武馆”传授武艺,在1964年下半年他身不由己地卷入一场对他身心具有强大震撼力的“大比武”之中。那是当李小龙正准备向他的学生传艺时,门突然被一伙人踢开,进来的是几个中国武术高手,他们是当地中国社团的“代表”。据琳达说,当时她正好在场,并怀有他们的后代——李国豪8个月的身孕。这些“代表”走到李小龙的面前,给了他一个最后能牒:“要么停止向非东方人传武,要么和我们比武!” “我教给任何想学的人!”李小龙回答说:“我不在意他们的肤色,只要怀有真诚,我就教!”( 是真实的,因为格洛弗本人就是一个美籍非洲人,他说布鲁斯的学生包括了“联合国”以外国家的人,包括了世界上不同种族和信仰的人。)但是1964年在旧金山的“中国城”,把中国武术的秘密传授给西方人,在当地华人武术社团被认为是一种背叛行为。双方的态度很自然地导致一场“比武”。在开始前这些中国武术高手曾说过李最好关闭这所“所馆”,否则的话…… 根据那些了解和曾与李小龙训练过的人说,李小龙是个有名的火爆性子,从未受过“挑战”或“愚弄”,只见他缓缓地戴上拳套,控制一下情绪,经过一阵激烈的交手就把那位与他比武的“功夫高手”打跑了。尽管李小龙功征服了“挑战者”,但是在这场较量中他的体能消耗很大。琳达回忆说,布鲁斯当时真是累极了,他认为这次“较量”的时间不应该这么长,都是由于自己“杀伤力”还不够所致,他当时真是难过极了。通过这次搏斗,使得李小龙认识到真正的“武功”不光是一招一势的拳脚,而且还必须具备超人的体能与力量素质,他把这次事件看做是一个起点,从此之后他更专门收集和埋头苦练,这也就是李小龙对力量练习认识的转折点。 求知若渴 李小龙马上订阅了所有能找到的健康和健美运动杂志,包括乔·韦德的《美国先生》(Mr. American)和《健美者与力量》(Muscle Builder/Power)。他把这个杂志有价值的部分裁剪下来并整理保存好,在洛杉矶时他只要一有空就逛各书店寻找健美杂志,他所惧的有从本世纪初到60年代的各种各样的力量练习杂志的书籍,他对这方面知识的渴望几乎到了发疯的程度。从那以后直到1973年去世,李小龙积聚了大量的有关哲学、武术的书籍,另外还有约400册有关健身、健美,运动训练学、营养学和举午等方面的书籍,他仔细钻研,把其中有价值的部分划线,并在空白处注明。 训练计划 经过钻研大量资料和信息,李小龙汇编了一套适合自己并能最大限度地发展力量,又相对不增长体重的训练计划。它包括每周3次的训练内容,恢复手段和营养等,尤其是把素质练习和武功练习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得其本已很高深的武功升华至几乎完美的程度。结果证明这样做的效果是惊人的。李小龙的训练模式包括人体素质所需用的三个核心原则——发展柔韧素质的伸展拉长练习,发展力量素质的负重器械练习,以及发展循环/呼吸系统的有氧训练。他的训练计划几乎是完美无缺的。 赫伯·杰克森说,李从不在训练馆内练习,李认为他在自己的天地练习时更能集中注意力。他的健身器材都是最“新型”的。李小龙安排的力量训练比重很大,仿佛是要把失去的时间弥补回来,而且改变了过去对力量训练的看法。事实上,他从中受益匪浅,并把这计划传授给最常来馆训练的学生之一——卡里姆·阿布杜尔·贾巴尔。贾巴尔对《肌肉与健美》杂志记者说:“布鲁斯是在1970年夏让我进行力量训练的,那是每周3次的计划,大多数内容都是布鲁斯经常练习的,虽然我当时只能做每项两组各12次,但是它的确有效!” 李小龙对力量练习简直到了“疯狂”的地步。据伊鲁山度回忆,除每周3次力量训练外,李还在武功练习中渗入很多相似的练习。他说:“李小龙在武功练习时常手持哑铃进行拳击练习,每次练习12组,每组100次,双手各持1、2、3、4、5、6、7和10磅哑铃进行‘金字塔形’递增6组,然后再依次递减重量,进行6组拳击模仿。李曾让我和他一起练过一次,哇,练习后三角肌和手臂是如此酸痛!”但还不仅仅是这些。李小龙在那三天的力量训练日和未负重练功以外的时间里,就会用哑铃“发泄”多余能量。“他就是那副哑铃。”琳达说道。他从来不闲着。当电视里有拳击赛时,他经常是边看边持铃“模仿”,即使是在看书时,也是一只手拿着书而另一只手做着哑铃练习,真是不可思议。 力大无比的前臂 李小龙尤其注重前臂训练,以增强他的握力和击拳力量。他的妻子琳达说他对前臂练习几乎到了“入迷”的地步,只要有人采用任何一种新的前臂练习方法,他一定要想办法得到它,他甚至让他的一位在旧金山的老朋友李鸿新(英文名George Lee,乔治·李)给他制造几种握力练习器。李鸿新说:“小龙经常把设计草图给我,然后让我按照要求和规格去完成,当然了,我也不傻。”他笑笑后接着说,“我知道小龙设计的这些器械对练习肌肉是很有效的,所以我往往给他寄一个的同时也留一个在家自己练。” 鲍勃·沃尔(Bob WaLL)是李小龙的另一位朋友,他还在李小龙主演的《猛龙过江》、《龙争虎斗》、《死亡游戏》等3部影片中扮演过角色。他说李小龙力大无比的前臂在他的功夫中占有很突出的位置。“布鲁斯的前臂和身体的比例是我所见的人中最大的,他不但前臂异常发达,而且还拥有一双铁拳和十只钢指,真是太可怕了。” 奥林匹亚健美先生多里安·耶茨这样评价李小龙:“他浑身每块肌肉是如此结实,击出的力量是如此可怕,他是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人。”李小龙的拳头是令人生畏的,他曾将一个由钢丝条编制的头盔一拳击个“坑”,而这个头盔事实上已经经受住了好几次砸击! 1965年,李小龙在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系列电视剧《青蜂侠》中扮演二号男主角加藤时,与“青蜂侠”的扮演者、好莱坞影视明星范·威廉姆斯(Van Williams)成了好朋友。两人都拥有粗壮的前臂,但取得的方式不同,李是通过练功有目的的训练获得,而后者则通过多年“骑野牛”的竞技表演和越野摩托而练就。这位身高1.86米(6英尺1英寸)、体重95公斤(210磅)的大汉是当时惟一能和李小龙“掰手腕”较量的人,现在想起这些事来他还不好意思地说:“他(李)真是不可思议,我们之间不是一个级别的较量,我超过他有40磅,但是他的前臂是我所见同等体重的人中最粗壮的。” 李小龙在“掰手腕”比赛中总是获胜。据赫伯·杰克森回忆说,李小龙曾开地玩笑说,准备当“此项目的世界冠军”。李的另一位好朋友木村武之说,你如果抓住李的前臂,感觉就像抓住了“一根结实的棒球棒”。李小龙每天坚持练习前臂,他认为前臂的密度很大,所以必须每天给予它们一定量的刺激,才能够强壮。 范·威廉姆斯回忆说:“布鲁斯那时总是开车带上琳达和布兰顿(李国豪)到我家来度周末,即使来我这里他也不忘练习,总是随身带着练习的用的小玩意。他从不沾烟酒,是名真正洁身自好很不错的人。当我在他死前约一个月看到他们时,他看上去真是棒极了,他的身体就像岩石一样坚硬。”他说:“布鲁斯很尊重我,只要我们在一起,气氛就会马上活跃起来,他还经常开玩笑,有一次他将一张粘贴物粘在我车子后窗上,上面写着‘《青蜂侠》保护此车’”。当电视连续剧《青蜂侠》播出后,李小龙名声大震,他训练更加刻苦,并修改了计划的部分内容,增加了器械重量,减少了次数,并在每项练习中相应增加两组练习。 龙的腹肌 在李小龙身体各部分肌肉中,腹肌最结实,线条最清晰。《黑带》杂志社经理三户上原(Meto Uyehara)回忆说,李小龙特别注意腹肌力量训练,他说如果没有强有力的腹肌,那么干一切事情都“没门儿”。琳达说,李练习腹肌简直到了“入魔”的程度——仰卧起坐、罗马练习椅、悬垂举腿、倒挂起身……查克·罗礼士说,有一次到李家时,看见他把独子李国豪放在腿上练习举腿,同时双手持哑铃扩胸。赫伯·杰克森说,李还告诉过他正确的倒挂起身方法不仅要向上“卷缩”,而且在到达上边时身体扭转,使深层腹肌和腹斜肌得到深度刺激。另外,李小龙还自己创造了一种难度很大的腹肌练习法,他称其为“升旗”。当他躺在长凳上时,双手握住头上的固定物,肩部支撑凳面,腰腹和下肢笔直悬空,即使这样,他还能做举腿练习。影片《龙争虎斗》的演员杨斯回忆说,在影片拍摄期间,他曾目睹了布鲁斯的这一“升旗”绝活,真是惊呆了。他说李居然能把身体和下肢笔直悬在半空而且还能举腿,真是不可思议!他说一个世界内不会再出现第二个这样的能人了。 有氧训练计划 李小龙的超人天赋是显而易见的,他的体格可使任何健美运动员为之羡慕,他的所有计划都是以改进肌肉线条为目的。李小龙认为,通过长期训练身体最大肌肉群结合有氧练习的方法,可达到最大限度消耗脂肪的目的。李小龙是有氧练习的积极倡导者,在健美界还未认识到有氧练习益处之前,他就熟知并积极采用,有时还在力量练习后进行有氧练习,他当时运用较多的计划是15~45分钟内跑3~10公里。 鲍勃·沃尔回忆说:“布鲁斯的8公里跑得还不错,有时他会给自己出难题,有时会后退跑;有时会在大风天时跑;有时候跑一公里,走一段,再跑一公里。”鲍勃说:“每次和我和他跑步都是一种受罪,布鲁斯是名全能运动员,和他一起练习容易,他在任何练习中都好强。” 另一名曾和李小龙一起进行过有氧训练的是卡里姆·阿布杜尔·贾巴尔,这位美国NBA前超级明星回忆说:“当我们在1970年夏天一起训练时,我们经常在李小龙家附近的洛杉矶贝尔空港罗丝蒙德大街头跑步,有时我也跑山路,然后进行健美练习,有时他也采用骑45分钟固定自行车,直到浑身大汗为止。” 赫伯·杰克森回忆说,布鲁斯在骑固定自行车时会系上一根韦德腰带(类似于一种桑拿带),他说:“那是氯汀橡胶制作的黑色腰带,他在练习前把它系在腰上,练习后不久开始加压,只看到汗水像溪流一般淌下来,李感觉到这种腰带对减少腰腹部脂肪很有效,不管他这种方法是否真的有效,他身上的确一点脂肪也没有。另一项布鲁斯喜欢的练习是跳绳。”丹·伊鲁山度也说:“布鲁斯非常喜欢阅读健美杂志,除收集健美练习计划外,还不断地寻找适合他的运动营养补给品,如果发现一种新的品种,他就会马上买来,尝试是否有效,如果不适合他的话,他就立刻选用另外的品种,他永远都在进行实验。” 一名本能训练者 李小龙所有的训练方法都是通过自己实践得出的。他曾经说过:“反思自己的经历,吸取精华,弃掉糟粕,这就是我独特的训练方法。”他在60年代末初步形成自己的训练体系,为日后的深厚功底打下了基础。所以在70年代初期他已在为一名“本能训练者”。正如乔·韦德说的:“一个人在一个训练阶段或训练日,本能地感觉到自己该练什么,自己的身体需要什么,身心达到一种入境的程度,这就是走向完美的开始。”李小龙在70年代初的训练完全是一种“本能”的训练。鲍勃·沃尔在李小龙死后数次去过李在香港的家,他说:“李的每个房间都有几种健身器械,他一有空就练几下,他的车库,对了,他从来就没有在车库里停过车,因为里面全都是健身器材,到处都是杠铃和哑铃,他时刻都在练习。” 沃尔说,那个时候李采用的是“两练两休”方法,但有时计划也有所改变。一般情况下每项练习3~6组,每组15次左右,这个时期他的环索练习较多,每次练习都包括各种角度的环索练习,他一直在探索着不同的方法。曾拜李小龙学过武艺的黄锦铭(Ted Wang,泰德·黄)回忆说,李经常进行不同角度的腹肌和上肢力量练习。他的卧推练习很像韦德“轻重训练原则”的应用——用72公斤重量进行3组,每组10次卧推,再用45公斤重量进行20~30次卧推,然后调高或调低卧推凳进行不同角度的练习。 黄锦铭还补充说,李还有一种独特的“短距力法”,如在卧推时手臂只弯曲8厘米,然后再爆发用力推直,有时还做一些等长收缩练习。遗憾的是,虽然李小龙的本能训练计划和经验的确具有宝贵的价值,但是现存的记录却少得可怜,大多数资料和记录都只限于他逝世前几年。琳达·李说,布鲁斯的体格在1971年下半年已达到最佳状态,她说李小龙从1972年以后因片约太多和其他事情,训练时间相对少了。她想了一下又说,那期间是一部片子紧接一部片子,回到香港后更是如此,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的健美锻炼。 柔韧——武术家必备的热身训练 李小龙另外一项健身计划的基本要素是柔韧性练习,李坚信训练前的热身和柔韧练习是全部计划中最重要的一环,他的柔韧练习始终都坚持进行,这项练习从他年少练功时就开始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然而,后来一次意外使他永远记住了那次教训,那是在1970年。有一次,他想“偷懒”,在未作任何准备和利展活动的情况下练习杠铃,导致第四腰椎受伤,神经受压,这是李小龙生平所受的最为严重的运动伤害。这次的教训对李小龙来讲是深刻的,他在医院里足足躺了3个月,再糟的是,医生告诉他今后不能再做踢打动作和练习,虽然李小龙后来经过实践否定了医生的“判决”,但是他永远不会再忽视准备活动的重要性了。 一代永恒的功夫传奇 尽管人们在评价体质时总是习惯以肌肉的发达度为标准,但是没人能够否认李小龙那精干发达的身躯和出神入化的武功,他不愧为一代“武功传奇”,尽管他英年早逝,但是他神化般的故事将永存人间。古罗马哲学家西涅卡说过:“生命,如果你知道如何去度过她有价值的时光,那将是永恒的。”李小龙给我们留下了珍贵的遗产的敬业精神,他充满艰辛拼搏的一生是短暂的,然而却是充实的,他留给后人很多,很多…… |